初级会计职称有补贴吗
初级会计证是可以领取补贴的。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根据江苏初级职称失业保险我国关于会计行业从业人员的福利政策补贴制度江苏初级职称失业保险,拥有初级会计证书的人员江苏初级职称失业保险,可以申请相关的补贴。
具体的补贴领取条件和补贴标准,可以到当地人社部了解具体的补贴培训相关信息。
江苏失业金领取条件及标准2021
一、20201年的江苏省失业保险金领取条件如下:
1、如果劳动者按照规定参加了失业保险的购买,并且所在的单位和本人已经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一年以及以上的即可领取失业金。
2、若是劳动者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就以下情况可领取失业金:
①被终止劳动合同的: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
②被用人单位开除、除名和辞退的。
③被用人单位以暴力、恐吓威胁或者非法限制工人自由等恶劣手段逼迫劳动者劳动,劳动者才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④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规定按时支付职工薪酬和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可劳动的条件,劳动者才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合同的情况,
⑤有法律或者行政法规另外规定的情况。
二、领取标准:
1、失业人员前所在就职单位和其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时常满足一年但不足五年的,并且累计缴费时长每满一年的,可领取3个月失业金。
2、失业人员按规定缴费的满五年不够十年的,需要从第五年开始累计缴费时间每增加一年就增加一个月的失业金,并且最长时间为十八个月;若是满十年及以上的,每增加一年就可增加最长时间为二十四个月的失业金。但发放标准是根据当地的更低工资标准按照一定比例来确定发放的。
3、若是累计缴费满一年不足十年的是按更低工资标准的百分之七十的工资发放的,若是满足十年及其以上的,可按更低工资标准的百分之八十来发放。
拓展资料:
失业保险金是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支付给那些符合条件和标准的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费。也是对失业人员在找不到工作期间也就是失业期间没有工资收入和生活来源的临时补偿。目的在于要保障好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让保险金根据法律在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失业保险基金中支出。
江苏失业金领取条件及标准2020
符合下列条件的: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且有求职要求。累计缴费满1年不足5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2个月。缴费10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24个月。
《江苏省失业保险规定》
第十八条 失业人员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 (一)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按照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 (二)在法定劳动年龄内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 (三)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且有求职要求。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按照规定同时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第十九条 用人单位与参保人员解除、终止劳动关系后,应当及时为其出具证明,书面告知其按照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权利,并且自解除、终止劳动关系之日起15日内将失业人员的名单、档案、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证明、参加失业保险以及缴费情况等有关材料报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备案。
第二十条 失业人员应当持原单位为其出具的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证明,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之日起60日内到受理登记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失业保险金申领手续。
第二十一条 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自受理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申领请求之日起10日内对申领者的资格进行审核确认,并且将结果以及有关事项告知本人。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条件的,自办理失业登记之日起计发失业保险金,并且将有关情况记入《就业失业登记证》。 失业保险金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委托银行按月发放。
第二十二条 失业人员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累计缴费满1年不足5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2个月;累计缴费满5年不足10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8个月;累计缴费10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24个月。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与前次失业应当领取而尚未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最长不超过24个月。确定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的具体办法,由统筹地区人民 *** 规定。
第二十三条 失业保险金的标准,缴费不满10年的,按照失业人员失业前12个月月平均缴费基数的40%确定;缴费满10年不满20年的,按照失业人员失业前12个月月平均缴费基数的45%确定;缴费20年以上的,按照失业人员失业前12个月月平均缴费基数的50%确定。 失业保险金更高不得超过当地更低工资标准,更低不得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更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3倍。 统筹地区消费物价指数持续上升时,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发放动态物价补贴,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
江苏省失业保险规定
之一章 总 则之一条 为了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预防失业,促进就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下列单位和人员(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参保人员):
(一)各类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人员;
(二)个体经济组织及其雇工;
(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
(四)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参加失业保险的其他单位和人员。
前款所列的用人单位和人员应当依法参加失业保险,按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参保人员失业后,依法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法律、法规对失业保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 *** 应当加强对失业保险工作的领导,将失业保险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证失业保险基金的征集和失业保险待遇的给付。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以下简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失业保险工作,其设立的经办失业保险业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失业保险工作,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办理失业登记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 *** 财政、地税、审计等有关部门和工会等组织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失业保险相关工作。第二章 失业保险基金第五条 失业保险基金由下列各项构成:
(一)用人单位和参保人员缴纳的失业保险费;
(二)失业保险基金的利息等增值收入;
(三)欠缴失业保险金加收的滞纳金;
(四)财政补贴;
(五)按照规定应当纳入失业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第六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成立之日起30日内凭营业执照、登记证书或者单位印章,到当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失业保险登记。
用人单位分立、合并、破产、歇业或者被撤销的,应当自分立、合并、破产、歇业或者被撤销之日起30日内,到原受理登记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失业保险变更、注销登记手续。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及时将应当调整的失业保险费数额告知地税部门。第七条 用人单位和参保人员按照国家规定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共同缴纳失业保险费。用人单位失业保险缴费比例为本单位参保人员工资总额的2%,参保人员缴费比例为本人工资的1%。用人单位和参保人员失业保险缴费基数参照本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确定。第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月向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应当缴纳的失业保险费数额,经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后,由地税部门按月征收失业保险费。参保人员个人缴纳的失业保险费,由其所在单位按月代为扣缴。
地税部门在失业保险费征缴过程中发现用人单位申报不实的,应当及时将有关情况提供给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重新核定。第九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行申报、按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非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不得缓缴、减免。
用人单位确因特殊困难暂时无能力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可以按照规定缓缴,缓缴期不得超过6个月。缓缴期满后,用人单位应当足额补缴缓缴的失业保险费及其银行活期存款利息。缓缴期内不加收滞纳金。
企业关闭、破产或者处于其他非正常状态,按照规定进行资产变现时,应当在变现收入中清偿欠缴的失业保险费,无法清偿部分,按照规定予以核销。第十条 失业保险费列支渠道为:
(一)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经济组织在税前列支;
(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单位经费或者事业费中列支。
参保人员个人缴纳的失业保险费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第十一条 失业保险基金以县级为单位统筹管理,设区的市对市辖区实行市级统筹,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实行全省统筹。统筹地区应当统一失业保险政策制度、支付待遇和经办流程。第十二条 建立失业保险省级调剂金。统筹地区应当于每年6月30日前,按照本地区上一年度失业保险基金实际征收总额的5%向省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解缴失业保险省级调剂金;未按规定解缴的,由省财政部门核定后划款缴纳。
省人民 ***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失业保险省级调剂金缴纳比例。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