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戏剧团前十名是哪些剧团
排名不分先后:福建省莆仙戏剧院、福建省仙游县鲤声剧团、莆仙戏一团、莆仙戏二团、莆田市硕嘉剧团、莆仙戏芳草剧团、莆仙戏南门大厦剧团、福建艺校莆田市戏曲班、鹭岛流声剧团等。均为知名的莆仙戏剧团。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一、福建省莆仙戏剧院
福建省莆仙戏剧院于2011年上半年成立。
院址设在新建的莆仙大剧院内,拥有专门的演出剧场和排练厅、练功厅、多媒体工作室、大型舞美创作场、大型流动舞台等多种先进的硬件设施。目前在职的50多位演职员都是经过严格的艺术考量,向社会公开 *** 而来。
新组建的剧院演员阵容强大且齐整,行当包括了生、旦、净、末、丑的各个门类,诸多演员多次在省级以上各种赛事中屡屡获奖,是莆仙戏多个艺术行当的领军人物。新组建的乐队保留了莆仙戏的传统器乐,操手大都是科班出身,演奏能力上乘,在全市同类文艺团体中独树一帜。
新组建的剧院已倍受莆仙戏老艺人的关注与支持,著名剧作家郑怀兴、周长赋、姚清水和莆仙戏表演艺术家黄宝珍、陈先镐、王国金等都被剧院聘为艺术顾问;著名莆仙戏导演吴镇勋、郑珍炳等亲力亲为为该剧院导演;著名莆仙戏作曲家陈承恩领衔音乐创作指挥。
目前,剧院保留着众多的优秀传统剧目,主要代表剧有:《妈祖》、《春草闯堂》、《状元与乞丐》、《江上行》、《智取金刀》、《白蛇传》、《公主抗婚》、《天子与娇客》、《晋宫寒月》及优秀传统折子戏《百花亭》、《三鞭回两锏》、《千里送》、《单刀赴会》、《叶李娘》、《戏巫记》、《瓜老种瓜》、《扫纱窗》。
二、福建省仙游县鲤声剧团
福建省仙游县鲤声剧团成立于1952年9月,是古老剧种莆仙戏的主要艺术表演团体之一。建团40多年来,剧团整理、改编、创作了许多优秀剧目,多次参加省、华东区和全国戏剧调演,荣获了剧本、演出、导演、音乐、舞美和演员等众多奖项。
剧团曾四度晋京献演,获得巨大成功。1959年,献演了《团圆之后》,郭沫若、茅盾、周扬、梅兰芳等观看了演出,赞扬《团圆之后》是戏曲精品,后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成舞台艺术片,在全国发行上映。1979年,剧团二度晋京,献演了《春草闯堂》,荣获剧本创作一等奖、演出一等奖。
剧团应邀赴台,在台北 、台中、台南交流演出,取得圆满成功之后又四度晋京参加福建古老剧种汇报演出,献演了《乾佑山天书》和《叶李娘》。
福建省莆仙戏剧院鲤声是莆仙戏重要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创立于一九五二年。剧团整理改编和创作的剧目多次参加全国、华东区和省戏曲调演,多次荣获剧本奖、演出奖、导演奖、音乐设计奖、舞美设计奖、演员奖和梅花奖等。
培养造就了陈仁鉴、郑怀兴等全国知名的剧作家和林栋志、朱石凤、林元、傅起云、王国金、许秀莺、王少媛、谢宝燊等一大批优秀表导艺术家、戏曲音乐家、艺术实力雄厚,使鲤声剧团在全国剧坛享有盛誉。鲤声剧团已经五度晋京献演和赴台湾交流演出,取得圆满成功。
五十多年来,鲤声剧团为莆仙戏这个古老剧种的抢救、保护、继承、创新、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成绩显著。
三、莆仙戏一团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莆仙戏剧团(又称莆仙戏一团),前身系莆田县实验剧团,创建于1951年5月。后来剧团解散,留下部分演员并吸收一些社会文艺骨干,组建“莆田县文艺宣传队”。
1972年11月,为恢复地方剧种剧团建制,据省文化厅通知精神,“莆田县文艺宣传队”更名为“莆田县莆仙戏剧团”。2002年4月,随着莆田行政区划调整,又更名为“莆田市荔城区莆仙戏剧团”。
1951年5月,根据政务院戏曲改革工作指示精神,莆田县文教部门召集分散城乡各地,较著名的编剧、 导演、演员和乐师等40多人举办艺人学习班,并以此为基础组织了莆田县典型剧团。1952年10月,剧团排演传统剧目《千里送京娘》;参加福建省之一届地方戏曲观察会演:受到好评。
兴化戏在此次会演后,经省文化局决定,改称莆仙戏。1953年初,剧团改名为“莆田县实验剧团”。
建团以后,在挖掘整理、改编传统剧目中,作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1953年,剧团排演传统剧目《百花亭》、《刘锡.乞火》、《公背婆》,参加晋江专区之一届地方戏剧观摩汇演,获得好评。1954年,排演传统剧目《果老种瓜》《瑞兰走雨》、《三娘推磨》参加晋江专区第二届地方戏剧观摩汇演,再次获得成功。
同年8月,传统剧目《百花亭》参加省第二届地方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演出三等奖和演员奖。尔后,剧团又与仙游鲤声剧团合作,组成莆仙戏代表队赴上海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琴桃》获演出奖和演员二等奖;参加展演的《种瓜》也获得好评并获演员奖和乐师奖。
1969年底,剧团全部解散并组织文艺宣传队,演出京剧样板戏和一些歌舞小节目。
1972年11月,更名为“莆田县莆仙戏剧团”。1972年至1976年间,移植演出了《红嫂》、《艳阳天》、《杜鹃山》、《磐石湾》、《戏霞万朵》等莆仙戏剧目。1974年9月,《杜鹃山》参加全省地方戏曲学习,移植“样板戏”调演。1975年12月,排演莆仙小戏《春暖花开》参加全省专业文艺团体创作剧团调演。
粉碎“四人帮”后,戏剧舞台开始复苏,大批禁锢的剧目得以恢复上演。演出了《春草闯堂》、《高文举》、《白蛇传》、《杨门女将》等剧目,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
改革开放以来,剧团也迎来了新的繁荣,演员队伍不断壮大,演出剧目不断翻新,常年累月坚持上山下乡演出,为农村观众每年演出五百多场,在坚持为广大观众演出大量的思想健康、艺术上乘的剧目的同时,也创作了一些优秀的新剧目参加全国、省级戏剧会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985年5月,新编历史剧《秋风辞》,参加省第十六届戏剧会演,获得了剧本一等奖、演出奖、导演奖、演出奖及舞美设计奖。尔后,经逐级筛选,《秋风辞》于11月中旬参加全国戏曲观摩大会演出,获大戏剧本一等奖、演出二等奖、导演三等奖、布景设计一等奖、道具专项奖和主演二等奖、配演二等奖、群众角色奖。
《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全国三家报刊杂志发表评论文章,盛赞《秋风辞》是一部高档次的艺术精品,是历史剧创作新一个里程碑。剧团饮誉京华,作品蜚声中外,为福建人民争得荣誉,省 *** 特令嘉奖。
987年8月,新编古代剧《烛影摇红》,参力口省第十七届戏剧会演,获得音乐设计奖、舞美设计奖和演员奖。1989年10月,创作现代剧《涨潮》,参加省首届艺术书演出,获剧本创作奖、演出奖和演员奖。1990年10月,新编古代剧《风雪潼关》参加省第十八届戏剧会演,获剧本二等奖、演出奖、音乐设计奖和演员奖。
993年l2月,新编古代剧《玉笛梅魂》,参加省第十九届戏剧会演,获得了剧本奖、剧目奖和演员奖。1996年12月,新编古代剧《藩国纪闻》参加省第二十届戏剧会演,获剧本一等奖,剧目奖、舞美设计奖和优秀演员奖等。1999年5月,新编古代剧《江上行》参加省第二十一届戏剧会演,获剧本一等奖、导演奖和演员奖。
2001年10月,《江上行》剧组赴山西太原,参加中国第六届“映山红”民间戏剧节,获得了剧本、演出、导演、音乐设计、舞美设计等多项一等奖。
四、莆仙戏二团
莆田市荔城区莆仙戏二团,前身系原莆田县前进剧团,创建于1952年2月。1973年重新组建,命名莆田县莆仙戏二团。2002年7月,原莆田县被撤销,剧团隶属莆田市荔城区管辖。
1981年,该团原创演出的《状元与乞丐》在社会会上获得巨大的轰动效应,受到中央文化部和各级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经修改提高之后,被荣调晋京参加展览演出,誉满京城。剧本入选全国优秀剧本奖,并被全国二百多个剧团纷纷移植演出,使莆仙戏再度引起全国瞩目。。
1985年至2002年参加省十六至二十届戏剧会演中,该团创作剧目《逃难记》、《葫芦湾》、《第二十七名进士》等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共获各类奖项30多个。
目前演员队伍强大,全团56名演职员中、副高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9名,其中青年优秀演员肖向阳、刘可腾等, 曾参加全国性和省历届调演中荣获演员奖。面对市场经济改革浪潮,他们自强不息,树立精品意识的同时,抓住戏曲乃通俗文化的特点,扩大上演剧目,送戏下乡,深受广大莆仙观众喜爱。
五、鹭岛流声剧团
六、莆田市硕嘉剧团
其前身为莆田县戏研室剧团、镇勋剧团,该团演员阵容强大,演出水平高超。领衔主演吴丽卿(多次获省优秀表演奖、金牌奖和全国群英奖)。
七、莆仙戏芳草剧团
该剧团创办于1989年10月,团长冯元标既是作曲者又是二胡演奏者,其妻郭志萍既是导演又是本团主要演员。
该团的主要领导和主创人员都是科班出身,他们在继承整理挖掘莆仙戏传统剧目的基础上,每年注意新创或移植三台大戏,从而形成目前保留传统大戏节目近五十个,并且常演不衰。在演出质量上能做到博取众长,虚心请教,每个行当都严格把关,力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完美统一。
八、莆仙戏南门大厦剧团
该团创建于2000年。团长张金标,1968年出生,城厢南门人,从事五金和鞋业工作是个小有名气的企业家。他热衷于莆仙戏剧,经商办企业赚钱之后,首选项投资全莆仙戏剧团,除自己创办的南门剧团之外,还投资了南门一团、大辉煌(南门二团)剧团、侨台(先好)剧团、圣岛剧团、天资剧团等近十个莆仙戏剧团,实行民间职业剧团集团化管理。
讲信誉、保质量是张金标经营、管理剧团坚定理念,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不管台下是否观众多少,他们都是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演出,从不马虎应付。所以凡是他们剧团演过的地方,当地群众肯定会有第二次邀请他们再度光临演出。
九、福建艺校莆田市戏曲班
福建艺术学校莆田市戏曲班位于风景秀美的莆田杨梅山南麓,一九七八年经省文化厅批准成立,是孕育莆仙戏优秀后辈人才和社会文化艺术人才的摇篮,也是弘扬莆仙文化艺术的基地。
三十年来,该校由以培养莆仙戏表演专业为主的莆仙戏学员班逐步发展为集莆仙戏表演、声乐、器乐、舞蹈、美术等专业为一体的专业艺术学校,并于2004年首招莆仙戏大专班学员,致力于培养高等艺术专业人才。
该校拥有一支具有高中级职称的优秀教师队伍,还聘请总校教师及省、市著名艺术家来校任教。建校迄今,为社会各界培养了大批优秀艺术人才,从该校毕业的学员大都成为各专业文艺团体或其他领域的骨干,有的走上领导岗位或成为社会名流,不少学员多次在省级乃至国家级艺术比赛中获奖,其中有5人次获国家级奖项,30多人次获省级奖项,为学校也为莆仙文艺界赢得了荣誉。
面对21世纪对艺术人才的需求,学校将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把莆田市戏曲班办成一所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水平的艺术学校而努力。
30年来,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艺术人才,他们走出校门后大多成为专业艺术团体骨干,不少学生还多次在省级、国家级艺术比赛中获奖,为莆仙文艺赢得荣誉。2008年11月14日上午,莆田艺术学校历届的校友及嘉宾300多人从四面八方赶来相聚在艺校,庆祝莆田艺术学校建校30周年。
现任校长为王少媛。
甘肃省哪个市(县)的秦剧团实力最强?
西和县秦剧团
陇南市西和县秦剧团最早可追朔到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1950年为西和县戏剧宣传队,1956年成立西和红光秦剧团,1976年成立西和县文艺宣传队,1979年改为西和县秦剧团,团长杜宝泉。
西和县秦剧团
起源时间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
剧团简介
西和县秦腔传统底蕴深厚, 历史 久远,蜚声省垣的魏启元先生,不仅演戏,还要编戏,记戏八百本,时有“魏八百”之称,为清末之西和著名净角演员,陇南秦剧净角演员中最负盛名者。
西和县秦剧团最早可追朔到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陕西蒲城秦腔艺人谢芳,因逃难至西和,联络西和艺人组建“德玉班”在县城演出。民国9年((1920)本县乡绅筹资组建职业戏班“福德班,.戏班实力雄厚,演技精湛,一时名震陇南。建国初,西和县人民 *** 派人收编西和福德社,将“福德班”改为西和县文艺工作团,团长邓剑秋。1950年又易名为西和县戏剧宣传队,队长何生贵。1953年王树立任指导员,对宣传队进行民主改革,更名西和民间职业剧团,选南生玉为团长。1955年撤销。1956年,成立西和红光秦剧团, 陈鹏任团长。 1958年10月,西和、礼县合并,改名西礼剧团。
1965年剧团解散,改建为县文化工作队。1972年,成立县业余文艺宣传队,学唱京剧“样板戏”。1976年成立西和县文艺宣传队,1979年改为西和县秦剧团,团长杜宝泉。
艺术成就
五十年代末,《樊秀才》获甘肃省第二届现代题材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剧本二等奖,音乐创作一等奖。1979年以影子腔《胭脂》参加省调演,甘肃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并播放。1982年获甘肃省农村文化艺术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演职人员主要有王玉翠、鱼安泰、梁兴才、朱水秀、李建超、梁拴录、车长海、邱福田等。主要演出剧目有《软玉屏》《周仁回府》、《杜甫游仇池》、《苦菜花》、《东平府》、《屈原》、《徐公案》、(胭脂》等三百多本(折)。
80年代以后,秦腔艺术的发展受到很大制约,西和秦剧团面对困境,直面现实,精心打造精品剧目,积极拓展演出市场,除在本县各地演出外,还在天水、宝鸡等地多年应邀演出。得到了当地群众和各界人士的认可和赞誉。
2011年,作为庆祝建党90周年的优秀剧目,新编民俗秦剧《七月七》首次亮 相兰州。并荣获2011年甘肃省第三届“红梅杯”大赛一等奖、主演一二等奖。2012年重点创作、倾力打造的大型 历史 秦腔剧《魏孝文帝》代表陇南市参加“第六届中国秦腔艺术节,荣获“中国第三届戏剧文学奖”。新编 历史 剧《白花曲》为第四届艺术节参演剧目,荣获国家剧本创作铜奖。影子腔《特殊寿礼》获陇南市演出一等奖。
近几年来,西和县秦剧团一直把创作戏曲精品、弘扬传统剧目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成绩卓越,整理挖掘大量珍稀剧目搬上或重现在舞台,演出了不少省会大型 剧团不会演的剧目,如《香山寺还原》、《太湖城》、《七箭术》、《上煤山》、《碧游宫》、《串龙珠》、《 *** 宫》、《刘全进瓜》、《渑池关》、《诛仙阵》、《万寿图》、《黄金台》等濒临失传的秦腔剧目。对传统剧目的坚守令人钦佩,为秦腔艺术事业的发展功不可没,打造出了陕甘秦腔届独特的“西和县剧团”,得到了 社会 各界的广泛好评, 令广大戏迷刮目相看,赞誉不断。
甘肃是秦腔大省,也是秦腔强省,其演出剧团非常多,当然水平有高有低,非要说那个市县的秦剧团实力最强,没有什么定论,但个人认为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从这个角度上说只要是老百姓喜欢的就是更好的。如果单从硬件和软件上来说,个人觉得兰州市戏曲剧院秦剧团(原兰州市秦剧团)毋庸置疑是最强的,原因如下江苏剧团乐队职称评委:
兰州市秦剧团是甘肃省仅次于甘肃省秦腔剧院的秦腔专业演出机构。其建团 历史 悠久,名家辈出,行当齐全,剧目丰富,设备先进,在甘肃乃至西北影响力深远。在兰州市秦剧团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众多的佼佼者和代表剧目,如红生景乐民的《出五关》、二花脸刘茂森的《五台会兄》、须生温景学《打镇台》、鞭子须生孔新成《伍员逃国》、须生薛志秀《辕门斩子》等等不胜枚举。
在新时代,兰州市秦剧团焕发青春,在对甘肃派秦腔的挖掘整理和人才的培养上下大功夫,涌现出了一批在西北五省影响力深远的优秀演员。如西北花脸王张兰秦、善演老爷戏的张江中、张安学;靠把须生和鞭子须生王宏斌等等数不胜数。
兰州市秦剧团台风严谨,剧目结构合理,演员技艺高超,传承严谨规范,为秦腔的发展壮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除兰州市秦剧团外,天水市秦剧团(现天水市西秦腔剧院)的实力也不容小觑。定西市秦剧团多年来也培养了一批在秦腔界举足轻重的演员,如秦腔大花脸李志翔、梅花奖得主雷通霞、须生演员孔贵玲等等。
甘肃省哪个秦剧团实力最强?这个不能看表面,实力强不强,要看人才多不多!
从人才这个方面来看,个人认为最强的有三个,分别是 甘肃省秦剧团、兰州戏曲剧院、天水市秦剧团,其中最强的当属 甘肃省秦剧团 。
至于其江苏剧团乐队职称评委他县市级剧团,则不如这三大剧团的实力强劲。
各个剧团的 历史 我就不说了,想必提问者也都明亮于心。
一、甘肃省秦剧团
省级剧团,团内现在主要的演员有窦凤琴(国家一级演员)、苏凤丽(国家一级演员)、司马俊博(国家二级演奏员)、徐辉(国家二级演员)、荣绵惠(国家二级演员)、贺忠宏(国家二级演员)、李琳(国家二级演员)等。
剧团现有人员160多人,其中,正高职称(一级专业技术人员)5人,副高职称(二级专业技术人才)16人,中级职称(三级专业技术人员)37人,初级职称(初级专业技术人才)26人。
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2次(窦凤琴14届、苏凤丽26届)。
二、兰州戏曲剧院(兰州市秦剧团+兰州市豫剧团)
目前剧院里有专业技术人员200余人,其中高职40人,中职44人。
获得梅花奖1次,香玉杯6名。
三、天水市秦剧团
市级剧团,主要演员:
国家一级演员:袁丫丫
国家二级演员:张智敏、张锁霞、胡雪梅、张鹿娃、马三虎、赵伟
国家二级琴师:李宝智
国家三级演员:马宝虎、孟满印、刘维新、石云霄、蒲小翠、田芳、王小曼
国家三级司鼓:吴连峰、赵福彦
剧团有8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11人,中级职称30余人。获得甘肃省红梅奖21人次。
之所以选这三个,是因为这三个剧团人才济济,在戏曲界,只有名头打出去了,才会受到更多人的喜欢与拥戴。
秦腔在甘肃创造了传奇神话,甘肃养戏,一点也没错。这是秦腔的魅力,也是甘肃独特的地域风情滋养了甘肃群众的文化艺术素养。除甘肃省秦外,市有市剧团,县有县剧团。他们长期活跃在基层乡村,为老百姓带去喜闻乐见的传统秦腔戏曲,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市一级的剧团屈指可数,目前天水西秦剧团,定西市秦剧团,平凉市秦剧团颇具实力,每个剧团都有比较优秀的演员。
县一级剧团,在甘肃遍地开花,层次不齐。目前评价比较好的当数庄浪县秦剧团,但当前也正处于断层阶段,老中青结合,年轻演员优秀的还比较少,正在培养成长阶段。也有几位实力派演员撑起了县剧团一片天。刘爱珍,实力派女须生,其演的《辕门斩子》《生死牌》《劈山救母》《金沙滩》《窦娥冤》家喻户晓,人人喜爱。袁玲霞,正旦演员,《五典坡》《斩秦英》《铡美案》也很不错。朱红红,青年旦角演员,成功塑造了孟姜女,窦娥等人物形象。杜江鱼杨满拴的与生也不错,杨金龙的《花儿仁义》远近闻名,还有李雪的《盼子》声音酷似康亚婵,王兴平的《哭祖庙》把人能看哭。以及已经离开剧团的张耀李峰都很优秀。庄浪县秦剧团的乐队也很棒,文武场面很热闹。由庄浪县剧团李宝荣主演的《黄河阵》还获得过省上大奖,好几位优秀演员都上过省电视台大秦腔舞台,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从庄浪走出去的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就有两个,苏凤丽和韦小斌。如今梁团退休后,张团接过接力棒,继续书写秦腔事业佳话。愿庄浪县秦剧团越来越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愿秦腔的明天前程似锦,阳光灿烂!
天水市秦剧团应该是甘肃省更具实力的秦剧团,与甘肃省秦剧团不分上下。
秦剧源于古秦州天水,并因此而得名,它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隋,完整于唐,广传于明,盛行于清,后来流传至西北广大地区。秦剧是甘肃起源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更大的地方戏曲。秦剧具有显明的地方特色,在基本腔调的基础上,吸收了青阳腔的特长,形成了高亢爽朗,激昂悲壮,动人心弦,表现力强的特点。天水是一座 历史 悠久的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八千年的文明史给这里留下了丰富的 历史 文化遗产,戏剧就是其中的瑰宝之一,今天的人们大都知道,三秦大地秦声飞扬,其实,在一定意义上讲,秦声的发源地就在古城天水。黄庆诚、黄维先生多年来从事秦州 历史 文化的研究,他们潜心撰写的《天水戏曲史话》是我们全方位地了解秦腔在天水发展的重要史料。
甘肃还有几个县秦剧团实力较强的,分别是:
甘肃·平凉秦剧团 、甘肃庄浪秦剧团、武山县秦剧团、会宁县会师秦剧团、西和县秦剧团、清水秦剧团、定西秦剧团等。
答:陇西秦剧团,最为影像深刻,剧 情感 人的大型 历史 剧:《卧心尝胆》《血溅乌纱》等。主演,付志中老艺人。确实现行深入迷迷!
清水县秦剧团其实也不错,但是这几年感觉不行了
天水市秦剧团实力最强
甘肃省星源演艺公司.
正在我村演出一一
天水市秦安县五营乡薛李村
临洮县秦剧团最近几年也很不错的,演员阵容强大,耿派传人窦小强,女须生杨娟妮,旦角罗娟玲,漆春花等也演技很好。特别在团长张永忠的带领下扎根农村,在天水市县秦腔观众中有很好的口碑。
为啥小剧团乐队都不用乐普
小剧团乐队都不用乐普是因为已经将乐曲练得非常娴熟,心里已经非常清楚,就是熟能生巧。
长笛报考交响乐团或歌舞剧团相关问题。
交响乐团 不管是 市级 省级 貌似都要专业的科班出身,这只是一个条件
关键是去剧团还是要重新考核的,过程很麻烦 比考专业院校还要严格,而且黑的紧!
不知道你是喜欢还是想把它只当做一个职业,
我想说的是 乐团和剧团都是看其本身的经营效益,没演出即没收入,当然闲暇时间可以教授自己的学生。不主张去乐团... ...
优势条件是 你要有一定的舞台经验,熟悉乐队演出,对国外尤其是文艺复兴时期 浪漫时期的管弦乐有研究,尤其要注意与整个乐团的配合,这个与自己独奏有很大区别,即使有时候长笛有自己的SOLO。
基本不会去看你的考级什么的,工作单位要你,更好是 来就能上台贡献效益,来之能战。
中国的音乐,没有那么的纯,基本都是在糟蹋艺术,真正去诠释音乐的没几位大师,专业团体就更少之又少。
考师范院校吧,好点的,以后还有个稳定的工作。
人生就是这样,很平凡的。可能自己有很多的壮志,可一触及现实,什么都可妥协的。
省淮海剧团伺鼓叫什么名字
刘洪兵。
根据江苏省淮海剧团成员名单显示:谈戏曲乐队江苏剧团乐队职称评委的司鼓谈戏曲乐队江苏剧团乐队职称评委的司鼓叫刘洪兵。
司鼓者江苏剧团乐队职称评委,又称之为鼓师,打鼓佬·是戏曲乐队江苏剧团乐队职称评委的指挥·司鼓的职能就是对舞台节奏的掌握,是舞台节奏的主宰者。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