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江苏省高校教师高级职称评审会何时开,评审结果何时能出来?
2017年全省高职院校教师高级职务任职资格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学科组评审结果公示
2017年9月13日—9月15日江苏省职称评审委员名单,省教育厅召开全省高职院校教师高级职务任职资格学科评审会议。经学科组评议投票江苏省职称评审委员名单,肖留根等145位同志通过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江苏省职称评审委员名单,李世清等24位同志通过研究员任职资格评审,沈秀梅等885位同志通过副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毛文娟等125位同志通过副研究员任职资格评审,宋伟等19位同志通过高级实验师任职资格评审。
现将上述评审结果一并公示,公示时间为2017年9月19日—25日。公示后再提交省高职院校教师高评委会最后审定。
对评审通过人员如有异议,可以通过来电、来信、来访等形式向省教育厅师资处反映。联系 *** 江苏省职称评审委员名单:025—83335520,通讯地址:南京市北京西路15号,邮编:210024。
附件:2017年全省高职院校教师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省学科组评审通过人员名单
江苏省教育厅
2017年9月19日
蔡小猛的画值钱吗
值钱。蔡小猛,生于南京,曾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后在江苏美术出版社从事美术编辑工作。现为江苏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艺术类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中央美院客座教授,瑞典皇家艺术学院博士,2014年中英艺术交流形象大使,中国书画名家研究会名誉主席,《中国学院派艺术家》荣誉称号并提请担任中 *** 家出版社荣誉社长一职,并授予中国文化艺术类终身成就奖“金羊奖”,聘任为国家书画院副院长同时增补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家联合会副主席。有很多的艺术作品,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
2017年江苏省卫生高级职称评审结果
关于2017年度江苏省卫生、社区卫生、护理等3个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结果江苏省职称评审委员名单的公示
根据《关于开展2017年度全省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评审工作的通知》(苏卫办人〔2017〕33号)精神江苏省职称评审委员名单,2017年省卫生、社区卫生和护理等3个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对申报人员提交的申报评审材料进行了评审。
全省共计11479人通过评审,其中卫生专业6509人,社区卫生专业2840人,护理专业2130人。
现将上述评审通过人员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17年12月11日至2017年12月17日(7个自然日)。
在公示期间工作日内可来信向省卫生计生委人事处和省卫生计生委人才服务中心
反映情况,来信应署真实姓名。
扩展资料
2017年度全省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料
申报人员登录江苏卫生人才网()高级职称申报入口,输入本人身份证号码进行验证后,根据提示申报。
申报人员将所需材料上传,除《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表》(以下简称《申报表》)外,不再上报纸质材料。
网上提交的材料均应为原件的清晰扫描件或照片 *** 成的PDF文件,复印件扫描或拍照无效。每项材料对应一个PDF文件,同一个项目有多页的应合并为一个PDF文件后再上传,上传材料可在线预览。
上传的单页PDF大小应控制在5MB以内,单个项目的总大小不应超过40MB。
网上申报时要求所有申报人员在申报系统内签订承诺书,本人须对填写内容和提交材料的清晰度和真实性负责。
网上提交材料后,申报人应携《申报表》、上传材料原件(除论文、病案、专题报告、护理及社区人员任现职以来完成本专业技术工作情况表附件材料外)至所在单位或县(市、区)卫生计生委进行确认和资格审核。
所在单位或县(市、区)卫生计生委的工作人员登录审核系统,根据文件规定,审核申报资格,并对照材料原件确认网上提交材料是否清晰可辨、真实准确。
病案材料扫描证明、任现职以来完成本专业技术工作情况表等须由本单位审核盖章后提交。学历(学位)证书、执业证书、现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等只须上传封面及内容页,多余页面不需提供。
具体提交材料注释如下江苏省职称评审委员名单:
一、年度考核、医德考评材料
对照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要求:提交现资格聘用以来近5年的事业单位年度考核登记表(不足5年的全部提交)。
同时将本人现资格聘任以来的年度考核结果填入系统相应栏目内(从起聘当年填起,最多不超过12年)。
企业、民营等医疗机构(非事业单位)根据本单位具体实际,提交相应的考核材料。
根据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建立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卫办发〔2007〕296号)和原省卫生厅《关于贯彻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建立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苏卫监〔2008〕2号)要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提交现资格聘用以来近5年的《医务人员医德考评表》。
二、学历材料
对照学历、资历要求:提交国家教育、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可、列入国民教育系列的本专业或相应专业学历(学位)证书。军队院校面向社会招生培养、成人教育、或在境外(含港、澳、台)院校取得的专业学历(学位),同时提交教育部学历认证机构出具的学历认证报告或学历证明。
对照学历要求:申报学历为后学历的申报人员,还应提交中专及以上的其江苏省职称评审委员名单他所有学历(学位)证书。
三、执业材料
对照适用范围:申报有执业资格要求专业的,提交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和注册证书或护士执业注册证书。申报全科医学专业,提交注册证书的执业范围应有全科医学;申报全科医学(中医类)专业,提交注册证书的执业范围应有中医全科;申报中西医结合相关专业的人员,医师执业注册范围须为中西医结合。
四、资历材料
对照资历要求:提交现专业技术资格批复或证书。如现级别资格中有平转的,同时提交现资格级别内所有的专业技术资格批复或证书。
机关流动人员同时提交工作调动函和工资转移单,省外引进人员、 *** 干部提交原单位或部队的职称批复或资格证书。
对照资历要求:提交现专业技术职务历年聘书。如现级别资格中有平转的,同时提交现资格级别内所有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书。
五、专业实践能力考核材料
对照专业实践能力考核要求:将专业实践能力考核有关信息填入相应栏目内。
专业实践能力考核免试对象提交以下相关材料:
1、2017年4月22-23日经单位主管部门安排,考核之日正在 *** 、援疆、援助西部省份,且援助时间在一年以上的,提交派出单位主管部门的相关通知书;
2、从省外、系统外调入,确认我省相同级别和相同专业高级资格的人员,提交工作调动函和工资转移单;
3、已确定为援外医疗队预备队员且2017年执行援外任务、正在援外或完成援外任务回国后未满一年的,提交援外的任务批件、因公护照、组团通知等相关材料。
先评后考对象提交以下相关材料:
1、2017年4月22-23日,因公出国人员提交 *** 任务批件及因公护照;
2、流动到我省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提交工作调动函、工资转移单。
3、2017年4月22-23日经单位主管部门安排,正在 *** 、援疆、援助西部省份,但援助时间少于一年的,提交派出单位主管部门的相关通知书。
六、城市医生下基层服务材料
对照城市医生晋升副主任医师资格前到城乡基层服务要求:已完成晋升前到城乡基层服务规定时间的人员,提交《江苏省城市医生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情况鉴定表》(以下简称“《鉴定表》”),并在系统相应栏目内填写下基层服务情况。
文艺理论家徐景熙教授小传
徐景熙,男,1941年2月生,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镇人,南通大学文学院退休教授, *** 党员。
1946-1952(5-11岁) 奉城中心小学读书
1952-1956(11-15岁) 奉贤三官中学读初中,其间因目疾休学一年
1956-1959(15-18岁) 保送上海市松江二中读高中
1959-1964(18-23岁)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五年制本科
1964-1972.3(23-31岁) 大学毕业由国家统配至湖北省高教局,分至当年新办的武汉外语专科学校任教;1965年12月22日在《光明日报》发表批判姚文元的文章《怎样评价海瑞罢官——与姚文元同志商榷》,“文革”一开始,即受到迫害,失去自由3年,失去工作6年
1972.3-1978.10(31-37岁) 江苏生产建设兵团4师24团一中、二中任教,后调至教育辅导组
1978.10-2006.2(37-65岁) 南通师专中文系、南通师范学院中文系、南通大学文学院任教;1979年湖北省高教厅派员到南通和上海奉城为其“文革”冤案彻底 *** ;1980年入党,先后晋升讲师、副教授、教授;1984年创办高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任主编直至2001年满60周岁,从主编岗位退下,继续任教5年,65岁退休;在此期间还兼任校图书馆馆长数年
1.在全国报刊发表论文、评论200多篇(发表时间:1961-2020年)
2.出版专著:
《文学审美与批评》(1992年6月百花文艺出版社)
《当代视野中的大众文化》(2000年6月吉林人民出版社)
《文苑漫步——徐景熙文学美学论集》上下卷、第三卷(2008年9月、2015年2月南通市文学艺术联合会出版,统一列入《江海文库》)
3.合著
《青少年审美导引》(1994年6月科学普及出版社)
《视听放谈》(2001年上海文艺出版社)
《社科知识百题》(2005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现代美育与人格养成》(2006年3月新华出版社)
4.主编、参编高校文学理论和美学教材7部
其中任主编的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统编教材《文学概论》(2000年7月高等教育出版社),每年重印至今
南通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
南通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南通市美学学会会长
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江苏省高教文科组高级职称评审委员
江苏省作家协会职称评审委员
南通市新闻系列职称评审委员
南通市出版系列职称评审委员
南通市教育学会语文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
南通市文联专家委员会委员
1991年 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1992年 南通市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晋升一级工资
1994年 获南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优秀教育世家”称号,在第10个教师节作为6个省优秀教育世家代表出席省表彰大会
1995年 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 *** 员
1998年 全国高校文科学报优秀编辑
1999年 获教育部颁发的 *** 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奖
历年多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南通市文联工作奉献奖;市社科联学会先进工作者
2016年 在南通大学上千人离退休人员先进个人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增添正能量十佳人物”(“文苑不老松”)
2019年 在 *** 上海市奉贤区委宣传部国庆70周年庆典活动中被授予“优秀创业者·坚持真理的 *** 员”荣誉称号;奉贤区电视台专程到南通拍摄人物专题片(上、下集)
2020年 南通市报业传媒集团、南通市档案馆启动“口述历史·世纪风云中的南通人”大型全媒体采访,作为受采访的18人之一,报纸整版刊登《徐景熙:秉笔直书为时代发声》(2020年3月20日),并收入纪念党诞生100周年《百年激荡》一书
此外, 个人事迹被收入《中国社会科学人物》、《中国美学名人录》、《全国编审名录》、《江苏省教育功勋录》;多种报刊发表长篇专访和作品评论
担任主编的《文学概论》获学校科研一等奖
课程建设《文学概论》及配套选修教材获江苏省高等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
专著《文学审美与批评》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论著先后4次获南通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徐景熙教授,1941年出生于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镇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徐宗恺,自1919年踏上教坛,先后创办并担任多所小学、中学、师范学校的校长。母亲也是师范生,知书达理。父辈兄姐多人毕生任教,他本人教龄43年。
徐景熙前半生磨难重重大起大落,颇具传奇色彩;他在三尺讲台夙兴夜寐辛勤耕耘,是备受尊重的好老师;他在文学评论和美学领域旗帜鲜明德厚流光,是一位定位高、钻研深的学者型文艺理论家。
1946年起,徐景熙就读于奉城小学、三官塘中学,1956年被保送至江苏省松江中学(今松江二中)。1959年,他以高分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徐景熙在学生时代就开始写文学评论。1961年1月29日《解放日报》刊登了他以母亲的姓和自己的名化名“朱熙”发表的《谈塑造英雄形象中的爱情描写》,引发了上海文艺界的一场争鸣,时年19岁。
1964年9月,徐景熙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武汉当了一名高校教师,他全身心投入教学,课余写下的评论、杂文常在武汉、广州等地见报。
1971年,徐景熙因偶然的机缘来到江苏南通,当时的江苏生产建设兵团4师24团(今南通农场)接纳了他,农场中学意外地成了他的“避风港”。淳朴善良的农场人,看重他的文才,更敬重他的人品,他内心的创痛在真情、亲情和学生的欢声笑语中逐渐得以抚平,三尺讲台让他重新获得人格的尊严,也使他延续了与教师职业的不解情缘。他在那里一干就是7年,磨难这把犁刀,曾经割破过他的心灵,也开掘了他未来人生的新天地。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随着“三家村”冤案大白于天下,光明日报社、湖北省高教局正式发函、派员到南通和上海奉贤,为徐景熙彻底 *** 。
此时的徐景熙,犹如冬草被春风吹拂,焕发了生机。南通是他历尽悲苦之后温馨的第二故乡,事业重新起步的理想之地,南通父老乡亲们的“三春晖”,已深入他的骨髓和血液之中。他当即表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去武汉,也不回上海,愿意留在南通终身从教,绝不改行,无怨无悔。
徐景熙视课堂为人生圣殿,把授课当作人生的大享乐。他被调入南通师专,后来的南通师院,直至在南通大学文学院退休,28年始终站在教学之一线。即便在他担任17年高校学报主编、并兼任3年图书馆馆长期间,仍坚持“双肩挑”,课时量超过一般教师。从教28年没有请过一天假,没有停过一堂课,这是他退休时最感到自豪的事。
除了文学、美学主课外,徐景熙在中文系和全校范围开设了《文学欣赏与文学批评》、《影视艺术》、《雅俗文艺比较研究》、《电视文化学》等选修课。他以开阔的学术视野、坚实的理论功底,以流畅、幽默、深邃、民主的教风,把文学置于文化学、心理学、审美学、教育学、社会学的广阔背景中。他信奉“做学问固然要紧,而熏陶人格尤为根本”。为此,他选择文艺美学作为自己的主攻专业,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现代观念、创新思维、审美素质,受到历届学生好评和中青年教师的尊重。他开设的《美学入门》、《审美教育》等选修课,最多时有200多人参听,以致于不得不改在学校更大的阶梯教室上课。
徐景熙创办、主编《南通师院学报》的同时,又主编、参编高校文学理论和美学教材7部。其中担任主编的全国统编教材《文学概论》(2000年7月首印,高校出版社),数次重印,该书与他本人的科研成果配套,获江苏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他参编的《美学导论》,是全国师专最早公开出版和广泛使用的美学教本。
徐景熙的人生道路坎坷曲折,学术成果却格外丰富厚重。即便埋名于南通农场期间,徐景熙仍刻苦钻研,笔耕不辍,并以“江建平”、“严思”(江苏生产建设兵团廿四团谐音)的集体笔名撰文。1979年得到 *** 后,迎来了他从事文学研究、文艺批评的春天。《作家与批评家》、《文艺批评三题》、《真实·真理·社会效果》、《文学批评要体现改革精神》等系列论文相继面世。在这些文章和专著中,他对新时期文艺理论界的拨乱反正,以及随着时代进程而出现的新课题、新探索,做出了客观的记录和令人信服的评判。
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多年,徐景熙的研究领域大体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从宏观层面回顾新时期文艺理论的总体面貌、发展历程,对文学艺术从稳态趋向动态,从垄断性转向互补性的总体格局进行梳理和反思,并对重大文学课题作专论。
二是对美学理论架构的研讨,并进行文艺与美学交叉研究,连续担任4届市美学学会会长,是南通高校之一位开设美学理论课的教师,带出了一批优秀的青年骨干。
三是随着审美文化转型,作雅俗文艺比较研究,重点切入电视文化、电视剧作赏评。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不间断地为各类题材、多种风格样式、优秀或有争议、有理论探讨价值的作品发表评论,在报纸上开设电视剧评论专栏。在学校开设电视文化选修课,在校内外、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
徐景熙先后在全国报刊发表学术论文、评论200多篇,出版专著《文学审美与批评》、《当代视野中的大众文艺》,另有合著4部。其论著获江苏省 *** 颁发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次,南通市 *** 颁发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次,学术、科研硕果累累,被评为南通市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徐景熙在学术上奉行直道。他认为,为学为文都必须有独立的思考,精神独立的人才有灵魂。中国现代文学泰斗巴金的《随想录》陆续出版后,徐景熙在国内刊物上较早发表了赤诚、犀利的《品格· *** ·哲理——读巴金随想录》长篇评论。文中言:“做人就应该像巴老那样,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乐于以诚为本,勇于将心交给读者。”他信奉为人不能有傲气,但要有傲骨,为学不作媚时语。他对文学的痴情、对真善美的追求始终不变,信奉“以气势胜不如以理胜、以真情胜、以人格胜”的学术理念。
2008年南通市文学艺术联合会出版《文苑漫步——徐景熙文学美学论集》(上、下卷),2015年又出版《文苑漫步》(第三卷),这是徐景熙“厚积”50年文学功力的“薄发”,无论是对文学本体的阐述,还是对审美的探索,都坚持本真,不人云亦云,不道人所道。《文苑》系列留给世人的不仅仅是一篇篇学术精品,更闪耀着一种文化精神。
在《文苑漫步》(第三卷)中,在距离被打入炼狱之后整整半个世纪,徐景熙首次以当事人和受害者的身份,大篇幅、全场景地回叙了“五十年前”那场史无前例的民族大灾难的来龙去脉,写成5万言长文《五十年前》,引发强烈反响。在这篇心血之作中,他站在历史的高度、时代的前沿,以50年积淀的智慧和认知,以客观、忠实的历史文献和反复淘洗的史料,以夹叙夹议的行文风格,重新审视并定格那场新一代已越来越隔膜和疏离的大风暴、大劫难。并非出于一己之悲欢,而是出于一种担当与责任,为了让今人、后人不会淡忘历史,不再让历史悲剧重演,希望我们的国家少些折腾,以更稳健的步伐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宏愿。
无论是身兼数职的学术领路人,还是老有所为的退休老教授,徐景熙始终不忘社会责任,并一直以穿透和解剖历史的敏锐感和使命感,活跃在文化和教育领域。他的心中,装着家国、天下。
“逆境中要自信,再难也要相信自己,相信民族和国家;顺境中要自谦,每个人都是沧海一粟,取得进步离不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徐景熙教授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徐景熙教授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儒雅、平和、谦逊、宽厚,似乎难以将他与半个世纪前直接同“四人帮”刀刃相见的青年猛士联系在一起,但从他的文章中,人们能读到他思想的热烈敏锐和文笔的犀利泼辣,无论是在上海读书生活23年,武汉工作7年,还是落户南通半个世纪,徐景熙教授的率直、血性、担当和情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从来没有变过,他始终不渝地捍卫真理,守望真善美的精神家园,不仅备受挚友、同仁、学生的尊崇,也受到党政部门和媒体的高度评价和关注。
2019年新中国70华诞之际, *** 上海市奉贤区委宣传部授予他“优秀创业者·坚持真理的 *** 员”荣誉称号,区电视台专门赴南通拍摄上下集人物专题片;2020年入选南通市报业传媒集团、南通市档案馆“口述历史·世纪风云中的南通人”20位被采访者,《江海晚报》整版刊登专访《徐景熙:秉笔直书为时代发声》,发布于公众号的采访手记在互联网广泛传播,读者纷纷留言,或回忆,或感恩,或反思,或祝福,给予了徐景熙教授高度的赞誉。
“文艺理论家既要有学识,更要有胆识,还要有献身真理的战士品格。”数十年来,徐景熙教授始终以一颗赤子之心,坚持人格操守,用他的 *** 、才情和真情,倾心育人,秉笔直书,致敬这个伟大的时代!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