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江苏省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资格条件(苏职称办[2004]4号文件)

江苏省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资格条件

微信号:jy00200200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试行)

之一章 总 则

之一条 资格标准

精通本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系统掌握本专业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法规,熟悉相关专业知识;掌握并能分析本专业国内外最新发展趋,能根据国家或省产业发展需要和学科发展要求提出本学科研究、开发方向,选定具有重要实际意义或开拓性的研究、开发课题;能承担和完成国家或省(部)组重大科研、推广或攻关项目,能创造性地解决重大、关键的技术问题,业绩显著,取得国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或在引进、消化、吸收、推广新技术中取得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表、出版本专业高水平的论文、著作;具有培养指导本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能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资格条件适用于从事生产建设、勘察设计、工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推广、工程技术管理、质量监督、咨询服务、科技信息等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第二章 申报条件

第三条 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要求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取和高级工程师资格后,年度考核均为合格(称职)以上。

取得高级工程师资格后,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在规定年限上延迟申报。

(一)年度考核基本合格(基本称职)及以下或受警告处分者,延迟1年以上。

(二)受记过以上处分者,延迟2年以上。

(三)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者,延迟3年以上。

第四条 学历、资历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学位),取得高级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

(二)虽不具备规定学历(学位),取得高级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或具备规定学历(学位),取得高级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省(部)级科技进步(及相应奖项,下同)二等奖以上1项或三等奖2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2、省(部)级优秀设计(及相应奖项,下同)一等奖1项及二等奖2项以上获奖项目的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或专业负责人。

3、国家级优质工程奖1项及省(部)级优质工程奖1项以上的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

4、组织或解决过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或国家技术攻关项目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取得显著技术成果和经济效益。

5、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或享受国务院 *** 特殊津贴的专家。

6、获得具有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发明专利2项以上(之一发明人)。

第五条 继续教育要求

取得高级工程师资格后,按照《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要求,结合本专业实际工程需要,参加继续教育,达到规定的要求。

第三章 评审条件

第六条 专业理论知识要求

精通本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并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为本专业学科、技术带头人;系统掌握本专业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法规,熟悉相关专业知识,掌握并能分析本专业国内外最新发展趋势。

第七条 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要求

取得高级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完成过省(部)级以上重点工程、科研、推广及攻关项目1项以上。

(二)主持完成过市(厅)级重点工程、科研、推广及攻关项目2项以上。

(三)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或课题,取得了重要成果,经权威部门认定填补省级以上空白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四)主持解决过本专业重大疑难问题或关键性的技术问题,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承担或主持完成过国家、行业或省级规范、规程、标准的编制,并已公布实施。

(六)获得具有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发明专利。

第八条 业绩、成果要求

取得高级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1项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二)省(部)级以上的工程项目(含设计、规划、勘察、设计等)一等奖以上1项或二等奖2项以上获奖项目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或专业负责人。

(三)主持研制或开发的成果在国际性科技交流中获金、银质奖。

(四)主持研制开发的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已投入生产,经过省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鉴定,且可比性技术经济指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五)作为之一发明人获得具有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专利1项以上或实用新型专利2项以上,并有专利证书和专利实施单位的证明。

(六)获得省级以上“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第九条 论文、著作要求

取得高级工程师资格后,论文、著作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出版本专业学术著作,译著1部以上(本人撰写10万字以上)。

(二)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公开发表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本专为论文3篇以上(之一作者)。

第十条 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计算机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学位)。

(二)取得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素质培训考核合格证,或取得国家或省统一组织的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核)规定科目的合格证。

(三)取得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合格证。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一条 申报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资格应提交第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条规定的材料,并按规定程序送评。

第十二条 从省外引进的有特殊成就的人才,可根据本人实际水平和能力直接申报。

第十三条 与本条件相关的材料要求、词 (语)或概念的特定解释、若干问题说明等见苏职称[2003]2号文相应工程专业资格条件附录。

江苏人社网办大厅

网址江苏省职称办华经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门户网站是宣传和发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的重要窗口,是面向社会公众、企事业单位的服务平台,是江苏省职称办华经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与社会沟通的桥梁,具有权威性、服务性、公开性、广泛性。本网站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厅宣传中心牵头建设,厅各处室、直属单位为共建单位。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内设机构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办公地址如下。

一、苏兴大厦办公区,地址:南京市北京西路16号,邮编:210008

省纪委监委派驻省人社厅纪检监察组

办公室

政策法规处(行政审批处)

规划财务处

人才开发和对外合作处(省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办公室)

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局

人事处

机关党委

离退休干部处

省劳动经济研究中心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务核算中心

二、电力公司办公区,地址:南京市北京西路22号,邮编:210008

就业促进处(失业保险处)

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处

职业能力建设处(技工院校管理处)

农民工工作处

劳动关系处

养老保险处

工伤保险处

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处

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岗位考核办公室

省专家和留学人员服务中心(省留学人员创业服务中心)

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三、京西大楼办公区,地址:南京市北京西路24号,邮编:210008

办公室 *** 科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职称和职业资格管理处)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处

工资福利处

调解仲裁管理处

劳动保障监察局

省表彰奖励办公室

四、机械大厦办公区,地址:南京市中山北路49号,邮编:210008

省人社厅宣传中心

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省人事考试中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测评中心)

省人才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厅技能教研中心)

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省12333咨询中心)

省行政管理科学研究所

五、华阳大厦办公区,地址:南京市鼓楼区鼓楼街5号,邮编:210008

省劳动就业管理中心(省创业指导中心)

省职业介绍中心(省就业培训中心)

六、社保大厦办公区,地址:南京市鼓楼区龙园中路碧树园86号,邮编:210036

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省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七、广州路办公区,地址:南京市鼓楼区广州路213号,邮编:210029

省人才流动服务中心

省人才市场

江苏省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高级职称考核认定的对象有什么条件?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根据本人专业能力、业绩水平、实际贡献等,自主申报考核认定相应系列(专业)正高级或副高级职称。

1.学历层次不符合相应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要求,但品德、能力业绩特别突出的专业技术人才。

2.无职称或职称层级不符合相应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要求,但品德、能力业绩特别突出的专业技术人才。

3.无论文,或者论文不符合相应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要求,但品德、能力业绩特别突出的专业技术人才。

4.专业技术工作年限不符合相应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要求,但品德、能力业绩特别突出的专业技术人才。

5.不符合相应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规定的申报要求,但品德、能力业绩特别突出的在苏工作的留学回国人才、港澳台地区人才以及持有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的外籍人才。

6.符合贯通要求,在国家和省相关部门认可的技能大赛、技术比武中获得重大奖项的高技能人才。

7.不符合相应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规定的申报要求,从党政机关交流到企事业单位重要岗位担任负责人,品德、能力业绩特别突出的专业技术人才。

8.上年度申报考核认定未通过,但取得新的突出业绩成果,足以弥补其学历、资历、职称层级等方面缺项的。学历、资历等符合要求可以正常申报职称评审的不得申报,国家实行“考评结合”的高级经济师(含高级农业经济师、高级人力资源师、高级知识产权师)、高级会计师、高级审计师、高级统计师等职称系列(专业)不得申报,我省尚未开展的翻译、船舶技术、民用航空技术、国家级体育教练员、正高级审计师、正高级统计师等职称系列(专业)不得申报,实行“评聘合一”的中小学教师系列、高校教师(含党校教师)系列不得申报。高校教师确需申报考核认定的,须由所在单位出具推荐意见。

[江苏省]江苏省职称办华经,江苏省职称网官网

2020年江苏省正高级职称评审具体条件是什么?

正高职称评审条件如下:

获国家科技进步、星火计划四等奖或省、部级科技进步、星火计划三等奖以上项目的主要完成者江苏省职称办华经,或获地(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项目的主要完成者或获省部优质产品或优质工程的主要技术负责人。

在地市级以上报刊发表专业技术论文三篇以上或专著。直接主持中型项目或中型骨干企业的专业技术工作江苏省职称办华经,且连续二年以上取得江苏省职称办华经了明显效益者。担任助理级期间,成绩显著且获地(市)级优秀企业家或先进专业技术工作者称号的。拓展资料:职称分为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助理级、员级5个级别。其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播音、卫生技术、农业技术、档案、文物博物、图书资料、群众文化、技校教师、经济、会计、统计、审计、工程技术、计划生育、党校教师系列(专业)设5个级别。高校教师、新闻、科学研究、出版、教练员、翻译、艺术系列、律师、公证系列(专业)设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助理级4个级别。

2021年江苏省卫生高级职称评审结果是什么?

2021年江苏省卫生高级职称评审结果如下。

各设区市及昆山、泰兴、沭阳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卫生健康委,部省属有关单位:

经江苏省卫生、护理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3005人已具备正高级资格(其中主任医师1942人,主任中医师163人,主任药师64人,主任中药师34人,主任护师601人,主任 *** 170人,研究员31人)。

7495人已具备副高级资格(其中副主任医师3588人,副主任中医师663人,副主任药师262人,副主任中药师62人,副主任护师2371人,副主任 *** 406人,副研究员143人),现予以公布。

上述人员中,护理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自2021年12月3日起算,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自2021年12月10日起算。

卫生高级职称评审条件:

(一)申报正高职称者,应具备相应专业医药卫生类本科以上(含本科,以下同)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取得相应副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称并被聘用副高职称5年以上(含5年,以下同)。

(二)申报副高职称者,按以下情况区别对待:

1、具备相应专业医药卫生类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取得相应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职称并被聘用中级职称7年以上。其中,市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只有临床、中医(含中西结合,以下同)和口腔类别以外的技术人员可申报相应专业副高职称。

县级及县级以下(含县级,以下同)医疗卫生机构所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均可申报相应专业副高职称。

2、具备相应专业医药卫生类大学本科学历,取得相应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职称并被聘用中级职称5年以上。

3、具备相应专业医药卫生类硕士学位,取得相应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职称并被聘用中级职称4年以上。

4、具备相应专业医药卫生类博士学位,取得相应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职称并被聘用中级职称2年以上。

5、博士后人员在完成博士后研究1工作、出博士后流动站前。

(三)申报全科医学专业副主任医师职称的,除须具备申报副主任医师职称所应具备的学历和资历条件外,还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在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乡镇卫生院工作满3年。

2、具有临床类专业中级职称。

3、具有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合格证(全科医学中级职称的不需提供此证)。

以上内容参考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结果的通

求江苏省医学职称认定国家级期刊目录

1.中华医学杂志 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3.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5.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6. *** 医学杂志 7.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8.复旦学报.医学版 9.同济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10.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11.湖南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12.华西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13.之一军医大学学报 14.苏州医学院学报(改名为: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15.广东医学 16.上海医学 17.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18.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19.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中山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1.西安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2.江苏医药 23.新医学 24.天津医药 25.山东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6.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7.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8.陕西医学杂志 29.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3 0.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31.山东医药 32.河南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33.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34.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35.北京医学 36.医学与哲学

这些都是核心期刊,肯定都很不错的说。。